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青年刚好处于求学、成家和立业这样的重要人生阶段,他们的价值观、家庭观将会给家庭建设和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为促进当代青年在家庭建设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固树立新时代家庭观,2020年12月20日晚,学校妇女研究与发展中心、团委联合举办“2020年唐槐树下话成长:女性发展与家庭建设”对话会。
山东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山东省文明办原主任刘宝莅,山东省社科联副主席张宏明,学校党委书记郭翠芬,中国妇女研究会副会长、山东女子学院特聘教授叶文振,山东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妇联兼职副主席王丽萍,副校长侯素美,山东省青少年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裴云峰出席对话会并为主持人和嘉宾颁发纪念牌。学校近200名师生参会。
对话会由叶文振教授主持,四位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学科背景的专家学者应邀作为嘉宾参加对话。
叶文振教授指出,尽管各学科对家庭有着不同的诠释,但是家庭的核心是爱,本质是性别关系,当男女平等能够在家庭得到落实,有利于家庭内部平等性别关系的建立,能在家庭内部创造出善待女性的良好环境,最终能支持女性在社会上获得更好发展、做出更多贡献,在家庭和社会中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
济南大学法学系袁曙光教授结合自己开展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工作的经历,提出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家庭中的夫妻关系是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对于不同形态的家庭来说,它们内部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存在较大差异,家庭内部矛盾也更加复杂化。对此,袁曙光建议:男女都有责任规划好家庭、经营好家庭,男性要摆正家庭和工作的关系,要在家庭中主动分担家务劳动。女性发展和家庭建设是相辅相成的,要给女性创造更加温馨的家庭环境,促进女性在家庭中重要角色的扮演和作用的发挥。
厦门大学石红梅教授从不同学科背景出发阐释了对家庭的理解。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家庭最初是男耕女织的经济单位,但自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以来,社会分工细化,社会劳动工资化,女性承担家务劳动的社会价值被忽视,对家务劳动价值认可成为女性主义追求的目标之一。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家庭作为情感共同体的特征是永续存在的,这是在中国话语体系里最广泛认可的,无论是个人的小家,还是国家这个大家,情感都是依归,家国一体,家国同构。因此,家庭是男女分工合作的单位,为了共同的目标,有着不同的分工、不同的担当形成合力建设和谐家庭,推动国家社会发展。
山东省正家家庭教育研究院王力波院长结合从事家庭教育宣讲和家庭问题咨询的实践,提出家庭因爱而生成,因爱而和睦,但是也因爱形成各种矛盾和纠纷。其根源在于对爱和爱的方式存在不同的理解。因此,王力波建议维持家庭和谐要学会如何去爱,保持爱的温度、宽容、谅解、尊重,使爱更具有灵活性、支持性。男女应共同参与家庭教育,男性提高陪伴家人的质量,获得在家庭中的存在感,共同创造有利于家庭成员发展的家庭环境。
山东女子学院家庭研究院院长王慧教授从自身职业发展经历出发,分享了女性发展与家庭建设的关系。王慧认为,伴随社会发展,当下中国家庭出现了家庭形态多样化增强、家庭部分功能弱化等特点。但无论家庭的内涵、家庭的结构发生怎样的变化,爱依然是家庭的主旋律,矛盾和争吵只是一些跳跃的音符,进而演奏出不同的乐章。家庭满足了家庭成员的多种需要,而这个需要的满足是基于家庭成员之间能够保持着持续和稳定的互动支持,是建立在有家庭规则和道德文化规范的基础上获得的。女性发展有利于女性获得职业自信,享有与男性平等对话的权利,有利于平等和谐家庭关系的建立,进而转化为对家庭更大的贡献。
在对话交流环节,主持人和嘉宾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围绕 “父职缺位”“家务劳动”“已婚女性的时间配置”“家庭建设中新时代女性的角色”以及“家庭关系处理”等问题从多学科、多视角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最后,叶文振教授总结到,平等的性别关系是家庭和谐发展的内在动力,和谐的家庭关系使家庭对社会产生正能量的示范作用。而性别平等关系的建立需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将性别平等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把家庭梦融入中国梦,共同升华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建设相亲相爱的家庭关系,弘扬向上向善的家庭美德,体现共建共享的家庭追求,为大力培育和发扬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贡献力量。
对话结束后,同学们一致认为,主持人和嘉宾知识渊博、学养深厚以及言谈幽默风趣给她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唐槐树下话成长”聚焦新时代女大学生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为她们释疑解惑,对正确处理爱情婚姻家庭与事业发展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